文:莊朝順 老師
有計畫才有美好的明天
這個周末上館子大吃一頓、今年年休到凱撒渡假……,眼前的假期你也許已經安排妥當,但一生的理想目標呢?別說那是遙遠的事,有計畫地安排生命,這一生才不必怨天尤人。
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一百位二十五歲的年輕人,在六十五歲退休時,他們的情況分別為(如圖)……只有一人富裕,四人可以不必工作而財務不虞匱乏,五人必須繼續工作,十二人破產,二十九人死亡,四十九人必須依賴退休金以及親戚朋友,或慈善機構接濟才能過一般水準的生活。
●命運安排還是自我控制
在這些生存者中,必須繼續工作或仰賴他人的比率是九三%,而這些人也包括律師、商人、醫師、文職人員等,並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只有教育水準較低人,才會有個人財務困窘的問題。絕大多數的毛病出在,理財及投資計晝可能被拖到『永遠的明天!』
根據經驗,這九三%的人問題都出自沒有擬訂人生目標,毫無目的的過時間、金錢及智慧花費在尋求壓力的解脫,而疏忽了追求有意義的目標。他們把一切歸之於命運的安排,而不知道人生的一大部份是能自我控制的。
所謂《命運》即指思想→行動→習慣→性格→命運。而《運氣》是指在機會來臨時,你已準備好。從《思想》而影響到《命運》的時間可從數日到數十年。
每個人都了解設計目標的重要性,但是卻少有人知道如何去設定目標。美國有一位著名的心理顧問曾經對《設定目標》提出下列的問題:
(一)什麼是你個人及職業上的長處及短處?
(二)在今年內,你在個人及職業上的最重要目標是什麼?
(三)明年你在個人及職業上的重大目標是什麼?
(四)五年之後,你的職位及年收入會是怎麼樣的情況?
(五)二十年後:
(1)你將會住在那裡?
(2)你將會做什麼?
(3)你將會有什麼成就,而能被你的親戚朋友談論或報告?
(4)你的健康情況如何?
(5)你將會有多少財產?
●千篇一律的答案
一般人都覺得第一個問題很簡單,所給的答案總是:長處為容易與人相處、誠實、保守、有責任感、小心處事等。短處為不能充份利用時間、沒有思考、沒有天份等。大約有九十%的人覺得第(二)~(五)的問題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回答。例如,第二題問到今年內剩餘的目標,其答案多數是:做好些、存多些、學好些、認識多些朋友等。同樣的,第三題有關明年的目標,也得到與第二題一樣,對自己沒有肯定《承諾》的答案。
真正的困難出現在第四及第五題,當問到五年之後的職業及收入水準時,多數人都開口大笑的說: 『在這不穩定的環境裡,有誰能知道?』或『那要看通貨膨脹率』,或『要看我老闆及公司而決定』等。但大多數人都覺得他們的職業及收入水準會在五年後增加。
第五題是一個絞盡腦汁的問題:二十年後在那裡?做什麼?有什麼成就?健康狀況如何?有多少財產?多數人以往都沒有考慮過這些問題,結果都是提供毫無意義的答案。他們說:到時可能會是一個百萬富翁,有各種遊艇,或可能寫一本著名的小說,或可能會成為地方領袖等,有的甚至說到時他們已死去,所以沒有什麼好談。
沒有人願意以明確、肯定的方武來預測他們的將來。
●像飛彈般追蹤目標
但是對於以上五個問題,就有一位十歲的學生曾經做過以下的回答:第(一)、我的長處是製造玩具飛機及電子遊戲,而短處是沒有整理自己的房間。第(二)、今年剩餘的目標是完成製造哥倫比亞太空船,利用週末幫爸爸工作,賺取五仟元。第(三)、明年的目標是賺取一萬元,然後購買一部自由車。第(四)、五年後的目標是讀完國中後,學習電腦或英文。從周末及暑假工,應可賺取二萬元。第(五)、二十年之後,我將是三十歲,屆時我將會是一位會計師,居住在台北的郊區如內湖或淡水,身體將很強健,會為殘障朋友提供服務。
以上是一位十歲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預測,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點是他完全沒有『辦不到』的悲觀心態:因為他還沒有看到、聽到足夠的資訊、經驗及失敗,而影響他的決定。所以他的弱點無形中就變成他的優點。
從這裡也讓我們了解到人事實上是一個追尋目標的動物。美國麥斯威爾醫生,曾經做過一項研究有關人的思想及飛彈關係的研究。麥斯威爾醫生發現,人一旦設定明確的目標之後,頭腦便會有一個系統不斷地觀察、調整,有如飛彈一樣的追蹤目標。但是如果設定的目標不明確、太大或不確實際,那麼人的思想就會到處飄浮流浪,一直到他失去信心,疲睏或自我消滅。
然而很多人利用大部份的時間去計劃假日的節目、宴會及旅遊,卻很少利用時間來計晝生命,而把一切不如意的事件利用所謂的命運做為藉口。
目標和計畫除了要明確之外,還須詳細地記載下來,同時也必須把它放在每天都可以隨時看到的地方。因為人是健忘的,尤其是我們每天都有各種不同的事情要做。人在煩忙的時刻,往往都會把當初設定出來的目標忘得一乾二淨。如果能把所設定出來的目標,放在隨時可看到的地方,便能防止忘記的可能,因為重複的看或運用,是學習的基礎。
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另一個重要的步驟是設定期限,即定時完成目標,如果沒有設定期限將會失去效率及可靠性。因為你將不能依賴它做為下一個目標或計劃的基礎。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對時間的看法是:
(一)供應完全沒有彈性,不因需要的多寡而調整供給量。
(二)用了之後,就完全消失。
(三)不能儲藏。
(四)不能被取代。
(五)是世上最貴重的資源。
(六)是影響工作的重大因素。
(七)有智慧及責任感的人,才會珍惜它。
一般人都了解時間的重要性,但是我們發覺一般人,尤其是企業裡的重要幹部及經營者往往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工作上:如開會、策劃、管理及控制等。有的重要幹部為自己的前途或是老闆的要求,往往也得把公事帶回家去做。所以他們通常都沒有辦法把我們所稱的重要幹部或經營者的盲點消除掉。
這種特殊情況普遍發生在重要幹部及經營者上,因為這些人往往把時間花在追求事業的成功上,而甚少計畫自己的人生目標。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撒手西歸,所留下來的遺產恐怕都不夠子女繳付貸款,只因為忘了好好規劃自己的財務。所以,一個人如果願意花費數個小時來做一個徹底的目標設定及計劃,所得到的效果,將比過去十五年或二十年所賺取的,還要多出許多倍。
一個人的計畫,應該在什麼時候開始呢?
(一)現在開始:經驗、思想、智慧,和充足的所得,再加上完整的財務計畫,將使生活安定,家庭經濟從此可以獲得保障,且財富豐足。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只是數個小時,可能再加上一些費用,即可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以後再做準備:可是,如果沒有做好計畫,一旦退休或事業中途有個萬一,在無人協助下,經濟生活將陷入窘境。而所要付出的代價是:
(1)時間的擔誤與拖延,可能讓你後悔莫及,致損失無法補償。
(2)一切事業計畫將無準按照心願達成目標。
(3)可能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尋求彌補,或付出更高律師費、會計師費等。
(4)家庭難免要面對精神的困擾。
你是屬於那一種情況的人呢?
也許,大多數的人,都不會做錯事。
但怕的是,什麼事都不做,那才是毛病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